“老人在2022年6月就已经去世,但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之间还在为其发放高龄津贴补助资金……”在智慧监督平台上,迎江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收到这样一条预警信息,并立即反馈给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这是该区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提升日常监督质效的一个场景。
今年以来,迎江区纪委监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探索建立“智慧监督”新模式,制定《智慧监督平台问题预警交办核查安排》,通过“室组地区”联动协作模式,聚焦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成立5个核查工作组,采取走访入户、查阅台账等方式,对资金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交叉互查,并有效加强与民政、残联、公安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实现“线上”“线下”监督同步推进,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已核查全区预警问题1428个,核查率96.36%。
同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谈话提醒,对性质恶劣的从严从重处理,彰显纪律监督“带电长牙”。截至目前,针对平台查实的预警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55人次,共挽回经济损失6.96万元。
此外,该区纪委监委坚持做好“后半篇文章”,对智慧监督发现的问题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一岗双责”提示单等,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到位。今年上半年,针对专项核查中发现的多项民生资金存在多名补贴对象动态调整不及时、应退未退等问题,向区民政局发放《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资金监管的纪律检查建议》、向分管县干发送“一岗双责”提示单,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做到既点“痛穴”指出问题,又开“药方”对症下药。同时,督促区民政局切实履行主管责任,开展民生领域资金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民生政策落地见效。
“对预警问题核查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我们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切实形成有力震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跟进整改进展和结果,不断释放数字监督效能,切实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